主持人:您帮我们预测一下,您觉得全国性的标准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出台?林伯强:这不好预测,但我觉得各个省份出台自己的定价后,发改委出台较低定价时地方政府又表态可以补贴,省与中央之间有关光伏价格的讨论相对比较简单。
2011年9月1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Steven Chu)宣布,在能源部的SunShot计划之下,美国24个州的69个太阳能项目将收到太阳能技术发展资金。同时,加州的Renewable Power Conversion公司获得了80万美元的资金,用以改善其光伏逆变器技术。
5. 减少市场壁垒以及非硬件周边系统成本在此类别中,7个项目获得了1360万美元的资金。项目的主要重点是通过改善效率和降低成本提高现有光伏技术。同样来自加州的Tigo Energy公司获得了300万美元的资金,用以使其直流电弧故障检测器进入试生产阶段。周边系统的成本占太阳能系统总安装成本的40%,可以实现大幅的成本降低。能源部表示:此类项目需要解决成本和效率之间的矛盾,推进光伏电池的基础研究,并开发新的材料及工艺,使光伏电池的效率更高、更具成本效益。
能源部将与国家科学基金会合作,特别致力于消除太阳能电池的实验效率与大规模量产效率之间的差距。这笔资金分布在六个项目类别:1. 周边系统硬件设施的成本降低在这一类别中,9个太阳能项目共获得4200万美元的资金。多晶硅材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已分别从2010年12月份的80美元/千克、3.82美元/片、1.4美元/瓦和1.74美元/瓦下降至2011年6月的55美元/千克、2.03美元/片、0.78美元/瓦和1.27美元/瓦,下跌幅度分别为31%、46.8%、44%和27%。
而正是由于德意两个主要终端市场的需求萎靡,产品价格暴跌、库存居高不下、企业业绩惨淡等字眼成为2011年上半年全球光伏产业的最显著特征。而3~5月份的装机规模仅为712MW。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5月,积压的光伏组件库存一度达到10GW,各大光伏企业为了降低库存压力,纷纷下调光伏产品价格,大有价格战一触即发之势。其中,硅片和电池片的价格跌幅最大,已逼近成本价。
也正是由于意大利在政策上的反反复复导致该国光伏项目发展突然停滞,很多光伏项目被拖延或者推迟,光伏市场观望情绪加重。只有当年化装机规模低于3.5GW(即3~5月份装机量875MW),才不会下调光伏上网电价,否则装机量每增加1GW,光伏补贴下调量将增加3%。
德国在2011年2月份通过光伏上网电价下调方案,2011年中期上网电价下调幅度根据今年3~5月的年化装机规模来确定(即以3~5月份的装机量乘以4推估全年光伏装机量)上述人士认为,纵观两次特许权招标,中标价格全部低于1元/千瓦时,发改委在制定光伏标杆电价中,显然参考了这两次中标价格。他表示,目前土地价格飞涨,而且电价高、柴油贵、人工费用和环保投入增长,诸多上涨的成本让光伏企业背负压力。据了解,青海省今年着力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并制定一个规模庞大的930计划,既在今年9月30日前投产的光伏电站将享受每千瓦时1.15元的优惠电价,外界估算青海省制定的光伏发电规模最少为300兆瓦,而2010年国内光伏装机容量也仅为380兆瓦。
上述接近发改委人士认为,光伏行业的洗牌已经不可避免,光伏巨头可以凭借自身规模优势,逐步降低电池生产成本实现技术突破, 但是众多中小光伏企业显然并不具备这项优势。2010年,发改委组织第二次特许权招标,在总计13个项目中,中电投获得7个项目,且中标价全部低于1元/千万时,最高电价为0.9907元/千瓦时,最低电价仅为0.7288元/千瓦时。能让他感到压力的还有下游发电企业的价格倒逼,一家国有发电集团的负责人对搜狐财经表示,标杆电价1元对于发电企业可以承受,发电企业只能实行价格倒逼,按照标杆电价确定上游光伏电池采购价格。国内光伏电价即将进入1元时代,业内众多企业对此标杆价格态度不一。
尚德电力副总裁谢晓南也对这个价格表示了欢迎,他表示此次标杆电价是一个巨大进步,为光伏制造企业指明技术进步的方向,也使得新能源投资者明确了重点区域。7月1日以后核准的光伏项目按照1元/千瓦时并网电价执行,中国光伏发电也由此正式进入每千瓦时1元的时代。
他认为,标杆电价可以为上游确立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随着未来技术水平提高,光伏电池的价格还会相应下降。标杆价格据发改委下发通知,7月1日成为一个关键时间点,此前核准且今年底投产的光伏发电项目享受1.15元/千瓦时的并网价格,而此后核准的项目则按照1元/千瓦时价格执行。
行业洗牌实际上光伏电价1元时代的来临仍早了至少半年,2009年4月,国内主要的光伏巨头在洛阳共同发表《推动光伏发电一元工程的建设倡议书》,是为洛阳宣言。对此,尚德和英利两家企业相关人士在接受搜狐财经采访时,均对发改委此举表示欢迎。而对于未来1元/千瓦时的标杆价格,业内则反响不一,态度可谓冰火两重天。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发改委在制定未来光伏发电1元/千瓦时的标杆电价时,主要参考了此前两轮光伏发电特许权招标的中标价格。大型光伏企业认为价格适中合理,而中小光伏企业则明确表态价格过低。他认为,此项政策将会持续推动国内光伏企业快速发展。
相比于光伏巨头的乐观,中小光伏企业则有自身难保之感。大型光伏企业的1元保证,并非空穴来风。
一个是1.15元,另一个是1元,发改委为何选择这两个不同标准的电价?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人士对搜狐财经表示,发改委选择两个不同电价,主要是想跟此前青海省光伏发电项目的招标价格分开。作为中游的发电企业明确表示将以标杆电价为准,对光伏电池和组件采购成本实行价格倒逼。
不过两次特许权中标价格均为出价最低者胜,这也使得众多未中标企业心怀芥蒂。此前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曾多次表示,英利可以在2010年实现将光伏发电成本控制在1元/千瓦时以下。
以今年7月1日为界,此前核准建设、今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发改委尚未核定价格的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而在7月1日之后核准的光伏发电项目,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准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除西藏仍执行每千瓦时1.15元的上网电价外,其余地方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英利一位负责人认为,1元/千瓦时的电价是适度科学的,也适合中国国情。他测算,如果按照1元/千瓦时的并网价格计算,光伏电池的系统造价要达到10元/瓦,而现在市场上最便宜的价格也只达到14元/瓦。上述中型光伏企业负责人对搜狐财经表示,我们要么转行,要么想办法渡过难关,但是我们能想的办法都想完了。
上述人士认为,青海省庞大的光伏装机规模,可能影响了发改委确定不同时段执行不同标杆电价的政策。期盼数年已久的光伏上网标杆统一电价终于出台,8月1日,发改委发布光伏发电上网电价通告。
毫无疑问,以标杆电价为节点,国内光伏企业将迎来一轮最大规模的行业洗牌。而发改委人士也在多种场合表示,特许权招标最后的中标价格将会成为未来标杆电价的重要参考。
他表示,发改委曾经在2009年和2010年进行过两次光伏发电特许权招标,最终最后的竞标企业报出的低价都低于1元/每千瓦时。位于中部的一家中型光伏企业负责人认为,1元/千瓦时的价格对光伏企业来说,只是一个能不能活的价格,盈利根本达不到。
对于标杆电价的出台,业内均给予欢呼和支持,企业认为标杆电价将更容易计算投资回报率,光伏发电也将更容易并入电网。为确定光伏发电成本,发改委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进行光伏发电项目的特许权招标。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1元以下的中标价格显然不能盈利,1.5元/千瓦时仅能微利。上述人士认为,选择1元/千瓦时作为今后的光伏发电并网电价是客观而谨慎的。
2009年,敦煌10兆瓦光伏发电特训权招标中,英利和国投电力联合组团以0.69元/千瓦时中标该项目。当时包括英利、尚德、赛维在内的企业表示在2012年将光伏发电成本控制在1元/每千瓦时,而此次发改委制定的1元电价又将洛阳宣言前推了至少半年
能让他感到压力的还有下游发电企业的价格倒逼,一家国有发电集团的负责人对搜狐财经表示,标杆电价1元对于发电企业可以承受,发电企业只能实行价格倒逼,按照标杆电价确定上游光伏电池采购价格。对于标杆电价的出台,业内均给予欢呼和支持,企业认为标杆电价将更容易计算投资回报率,光伏发电也将更容易并入电网。
2010年,发改委组织第二次特许权招标,在总计13个项目中,中电投获得7个项目,且中标价全部低于1元/千万时,最高电价为0.9907元/千瓦时,最低电价仅为0.7288元/千瓦时。尚德电力副总裁谢晓南也对这个价格表示了欢迎,他表示此次标杆电价是一个巨大进步,为光伏制造企业指明技术进步的方向,也使得新能源投资者明确了重点区域。